《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时间:2022-08-29 06:54:15 语言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的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方法】

  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灵活变化。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坐下。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情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平实的标题。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总结技巧:抓文章的关键语句,准确归纳。

  草长莺飞,等大自然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叫做物候。看来,文章的标题巧妙点出了说明的对象。

  2、速读课文,按照提示划分文章结构,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三部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依次回答。刚才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接下来,让我们根据问题,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迅速抢答。看四大组同学,哪一组表现优秀。

  3、速读,抢答。

  注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

  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你回答的这样准确,有窍门吗,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是

  ⑴、准确的区分结构层次

  ⑵、找出关键句、词语

  ⑶、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⑷、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4、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判断一下文章的说明顺序。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1、这四部分是按照“是什么---重要性---取决因素---意义”的思路展开的,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在第三部分中,表示这四个因素的关联词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逻辑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三、引导赏析,自主学习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品析物候现象所揭示的事理。今天,我们可以从说明的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欣赏。

  2、教师示范欣赏,让学生领悟欣赏的方法。

  以第二段为例,从说明技巧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劳动人民可以据此安排农事这一事理。

  从说明语言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用词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如“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其中的“都”一词,指全部,表示范围之广,说明了这些物候现象全部在内,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文章从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前后句词语的对应等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是语言的形象生动。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中,“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在说明中恰当的运用生动的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突出事理,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

  3、自主学习探究发言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围绕说明的.技巧(说明方法)和语言两个方面做以品析,在书上圈点标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下面让我们展开自主学习,对文章进行品读赏析。

  2)、同桌交流,完善阅读笔记。

  3)、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成果呢。请同学们注意倾听,即时补充。谁来补充或更正呢。谢谢你大胆的发言。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集体活动,七嘴八舌说一说,你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物候现象,这些物候现象预兆了怎样的气候、天气,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给下面的科学哲理诗续写句子,做一做仿写。

  (要注意抓住各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现象,判断设计。)

  (1)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

  (2)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白云轻盈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

  (3)你看那树上的叶儿,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叶儿纷纷飘落,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4)仿写

  你看那

  这还是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倾听。那么,

  2、布置作业: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热爱生活,发现大自然的美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物候

  语言准确生动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能说明一下你根据哪些大自然现象,来做以判断的吗。

  树叶枯黄飘落,寒风凛冽,小草干枯,阳光微弱,溪水干涸等这些冬季的现象,

  如何品读赏析?就是反复的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品味语言的魅力,分析文章的写法。

  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

  用词(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关联词语)、

  语段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等。

  学习方式是,任选一个角度,在文中圈点批注。准备为我们的课堂交流做准备。

  请小组交流一下,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发言的代表们先明确品读赏析的角度,说明语段序号。再来阐述你们的发现成果。

  老师也有些发现和大家交流。

  1、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

  去词法,删除这些词语好吗?谁来挑战一下。

  如第5段的“左右”一词,表现了时间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8段的“约”一词,表示估计,和第5段的“较”表示程度。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2、说明方法

  如第5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关联词语

  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表现了说明的顺序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4、语段结构

  如7、8、9、10段为每一段时总分的结构。

  自由发现,任选角度展开品析。

  5、说明的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二个部分里面段落的安排和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又是如何体现说明的条理性的呢

  说起接着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而回答了文题提出的疑问。这种顺序也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

  文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索。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逻辑顺序。

  课文第1自然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描述自然现象。第2段举的三个例子,杏花、桃花、布谷鸟,也以时间的先后为序

  五、拓展应用

  请你写一段说明性的话,判断一下它们适宜的说明顺序,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A.预防近视

  B.美丽的校园一角

  小结: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总结语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六、课后作业。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或听歌曲《春风吻上我的脸》,提问“我凭什么知道,春天的到来呢”对,就是春风的抚摸。春风传送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季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⑴词汇丰富,使用准确传神。

  ⑵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

  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⑷描写的运用

  2、默读第三段,品析语言的特点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括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第三句中的“许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我们来齐读品析。请齐读原句,去词再读。谁来说你的发现。

  不能。因为“许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的农谚多,但又不是全部。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

  2)、本段中的“桃花开”、“燕子来”是否可以颠倒语序?试说明理由。与前句的“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形成一一照应的关系。

  我们再来两遍齐读。先读原句,再读颠倒语序的句子。揣摩品析。

  小结,本段体现了说明语言普遍特色,表现在通过

  3)、推移

  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内涵丰富的词语说明的语言准确严谨

  前后句的对应

  小结。通过第一部分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风格独特,表现在既生动优美,又准确严谨的特点。

  老师示范:

  “销声匿迹”一词,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天昆虫消失不见的景象。用词生动。

  学生自主品析,

  参考答案:苏醒,孕育,销声匿迹,传语、唱歌、暗示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各个季节中,物候现象的特点。杏花、桃花、布谷鸟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同时,飘然,簌簌等绘声绘形,描写生动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归纳。这一段是生动的说明,语言生动优美。具体体现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物候

  语言准确生动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 鬓毛 连翘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一丢三落四 落枕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

  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 :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 4至第,12自然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学生自学15分钟,讨论、交流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钟。

  (一)概括段意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 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三)说明的顺序。

  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二、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三、布置作业 。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课前自学

  一、初读诗歌。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大雁 汪洋 漂砾 庐山 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 鉴别 皇冠 风筝 妙不可言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大雁 鉴别 风筝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

  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

  课堂导学

  三、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

  四、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

  2、编儿歌:

  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

  如:哗啦,哗啦,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 ,

  带给我们一个 。

  五、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课后检测

  六、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庐山(lú hù)漂(piào piǎo)砾(lì lè)

  鉴别(qiān jiàn)山巅(tiān diān)

  七、选词填空。

  鉴别 辨别

  1.在野外,我们要学会( )方向。

  2.这两块玉我无法( )孰优孰劣。

  研究 钻研

  1.你的计划我们需要( )一下才好。

  2.学习上我们要养成刻苦( )的习惯。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云飘得高高,说明 。

  2.蚂蚁忙着搬家,说明 。

  3. 和 可以记载年龄。

  4.哥白尼通过观察 创建了

  学说;阿基米德 的时候学会了 ;富兰克林在

  捕捉到了 。

  5.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

  人看不懂, 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1、“大自然的语言”

  改写者将大自然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含蓄生动,引人入胜

  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用拟人手法,“沉睡”与“苏醒”对举,形象生动地写大地回春。

  3、“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

  4、“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用摹声的手法写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

  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一段三个例子都是将贴切的比喻与巧妙的拟人融为一体,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布谷鸟的例子未与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而是用错综修辞法,避免了呆板无味,使句子错落有致,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6、“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一句运用比喻,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还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把生物的变化作为一种征兆,对它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显得十分有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 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 。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1。导入 :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2。本文在举例时常用“例如”之类的用语。请同学们看看,这样的用语还有多少?有没有不用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3。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0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3-13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03-18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4-2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0篇)04-0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04-1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9篇)03-2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5篇)12-07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15篇)08-31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15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