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10 10:21: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设计意图: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

  2.学习会认的字。

  3.学习会写的字。

  4.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

  四、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小组学习,思考

  1.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六、课堂小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

  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a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b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溪石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鹅卵石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

  平时的松坊溪

  溪水 明净如镜

  溪声 悠扬动听

  8、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理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打比方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标激趣 1、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导入新课。(指名背诵古诗) 2、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3、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 15 千米 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听简介) 4、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学探究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挟来 凝神谛听 (2) 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 指名通读课文,要求读顺。(指名读课文)

  合作学习,交流讨论1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 、小组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 的感受;下到谷底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归纳总结 1 、再读课文 2 、说说作者游览顺序是什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的游览顺序)

  第二课时

  进入情境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分别是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欣赏的黄果树瀑布。

  2、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出示:离开谭边,循着石径凳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A、指名读,沉醉是什么意思? B、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读句子,理解“沉醉”的意思。

  自己读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这三个地方欣赏到的黄果树瀑布,你被黄果树瀑布的什么也给陶醉了。

  二、自我感悟、交流激情

  轻声读 5~7 节,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受如何。

  三、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细读课文第 8 自然段 1、 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 你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学生说,教师补充) 3、 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一句话。 各自朗读全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心灵的陶冶。

  四、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雄奇壮美 恬静、安详、温柔的白水河

  平凡孕育了伟大

  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2.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天空西山

  光芒深蓝披余辉

  往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夕阳真美

  走向西更红天边留霞光

  山背后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结图意。

  2.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主()夕()

  披()往()多()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培养目标:

  1.知识领域:按句式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再连成一段话写下来。

  2.情感领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爱劳动的品质。

  3.发展领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及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有一个谜语要请大家来猜。大家要认真听,动脑筋想,看谁先猜出来。

  1.老师读谜语:我有两个好朋友,你有他有大家有。会写字,能画画;会扫地,能洗碗。样样事情都会做,猜猜看,它是谁?

  2.学生说谜底,老师板书课题“一双手”。

  [意图:引出课题,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句式辅助,训练说话

  过渡:人人都有一双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一双手”。

  1。练习用“我有一双(怎样)的手” 的句式说话。(指定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说,老师相机板书:能干、等)

  [意图:渗透“总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练习用“我用自己的双手(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过渡: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后。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双手做一件事情,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①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声中,同学们开始动手做事情。他们有的系红领巾,有的整理书包,有的削铅笔,有的擦桌椅,有的捡地上的'废纸,有的拼图,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说话、写活提供素材。]

  ②指定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 用句式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一说。

  [意图:由具体的动手操作到抽象的语言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指定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说一说平时还做过哪些事情。

  [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入手,拓宽思路,激发表达欲望,发散思维。]

  3.练习用“长大以后,我要当_________,用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意图: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挥想像的余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进步的喜悦。]

  过渡:小朋友们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儿学着做,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长大以后,你们的手还想做什么呢?下面,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用自己的双手在干什么?

  ①老师逐一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思考。

  ②指名回答。

  [意图:图片辅助,启发想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过渡: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句式,互相说一说将来你的手要干什么?

  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意图: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促进学生多方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④指名回答。

  [意图: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培养创新的意识。]

  ⑤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大家都有美好的理想。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从分到合,由说到写

  1.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把三句话连成一段写下来。

  [意图:先说后写,降低梯度;由句到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信息反馈,检查效果

  1。学生读小习作,大家评议。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寸习作。

  [意图:学生交流习作,一方面让他们的习作有更多的倾听者和欣赏者,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让“耳朵”做老师,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自己会分析、会修改习作的能力。]

  五、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不但用自己的双手做了一件事情,还围绕着“一双手”进行了说话和写话的练习,大家都能积极动脑筋,说得好,写得也不错。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还要样样事情学着做,让自己的双手变得更能干,更有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老师同学对珍妮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

  一 激情引入

  师:(看看学生)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戴帽子的`呀?老师发现一年级有个班全体同学都戴上了帽子,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来猜一猜。(生猜)你们的想象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文章。(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故事中的小朋友们也都戴上了帽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想)那我们就赶快来读读这个故事吧,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的字音是不是读得很准确。(学生评价)

  2、我们已经认识本课的生字朋友了,来,看看你们的收获大不大。出示课件:

  (1)有几个生字朋友很淘气藏到了句子中,你们能认出它们吗?

  (2)小老师领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

  3、你们读得真棒!课文中还有好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你还不太懂?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理解词语,如:“郑重”可以老师重复说一段话,学生分辨哪次是郑重地说的。“妨碍”可以用学生表演的形式……

  三 认读、书写生字

  1 形近字记忆生字

  极——级 妨——纺

  注意字型和汉字的规律

  2 书写生字

  “级”是左右结构,要写紧凑

  “班”是走左中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

  “式”是半包围结构,斜钩没有撇

  “乎”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3 描红

  第二课时( )

  一 、再读理解

  1、词语都理解了,那课文你一定读得更棒了。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注意听他们读得是否通顺、流利。(简单评价)

  2、这个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答)

  大部分同学对珍妮的印象深刻,课文中也有很多描写珍妮的地方,找一找,用笔画出来。

  想一想,哪一部分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指出哪部分,教师随机处理)

  欲设:

  (1)对第一段的珍妮的描写印象深刻。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9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初步了解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初步了解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桥吗?清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课题,说说什么叫远景图?

  3、介绍茅以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交流、讨论。

  2、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一座桥由哪三部分构成?

  二、细读课文、体会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 作者在文中设想的几种桥梁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选出一种它的特点你最喜欢的桥梁,并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将主要内容勾 、点出来,总结归纳)

  2、作者何以能设计出那么多特点新颖的桥梁的?

  (原因: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你认为他的想象是不是异想天开呢?为什么?(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

  3、初步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

  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常常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

  出示句子,读句子,说说它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

  4、总结

  三、延伸创作

  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 请同学们也设想一种具体的桥,并用图画和文字表述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五》教案04-08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一》教案05-04

小学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0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21

小学语文教案10-23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教案08-31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