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8 13:04:1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结构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使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与反思。

  三、教材解读

  1、中间: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这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2、左上角: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入点。

  (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

  (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

  3、左下角: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

  (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入点。

  (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

  (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

  4、右上角: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蔬菜价格表,求“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

  (2)以“大白菜的价格最低,香菇的价格最高。”这句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

  5、右边中间: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以学生整理回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

  6、右下角:复习统计的知识。

  (1)以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求平均数内容的复习。

  (2)通过统计和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一具体内容,系统复习求平均数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回顾。

  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2、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

  (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以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

  (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梳理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

  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渔网似的,形成知识网略。

  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

  五、综合练习

  本册综合练习共安排了26道练习题,“我都学会了吗”安排了4道练习题。下面就部分练习题作一简单分析。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求礼堂的座位够不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的提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可以这样解决:35×9=315(人) 16×21=336(个) 315<336 够坐。还可以这样解决:16×21=336(个) 336÷9=37(人)……3(个) 够坐。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合理都可。

  第8题,是一道选做题,这道题目是渗透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拿面镜子试一试,再来完成该题。千万不要教深了。

  第9题,是估计、计算部分人民币的面积。在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估计得准确,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同人民币同样大小的纸来代替。

  第12题,是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

  第16题,是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题目。以小朋友出生纪念卡的形式出现,使知识的复习具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从纪念卡上获取有关时间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生卡,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比较谁最大?谁最小时?首先看年,如相同再看月,如又相同再看日,如又相同再看时。

  第20题,是以购书的形式复习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作一步的小数加法,也可以作连加。如果用减法做也是可以的。

  第21题,是以在海水浴场游泳的情景复习统计知识的题目。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各游泳去水深情况在统计图上涂一涂,并求出海水浴场的平均水深。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4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完教材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26题,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均可。

  “聪明小屋”是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学生容易算成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去掉2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答。

  “我都学会了吗?”是在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

  第1题,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节约矿产资源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第2题,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道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不要只拼一种。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谈谈自己的发现。(面积不变,周长变化。)

  第3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4题,检测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现在来看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二、 基础练习

  1、 P31练习二和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2、 第2题

  解方程,挑选几题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方法。

  3、 练习二第3题

  (1) 10月份比9月份节约用水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 需要知道什么量?

  4、 练习二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师: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1-95%=5%

  24005%=120(只)

  5、 练习二第5题

  (1) 先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

  三、 提高练习。

  1、(自主学习天地)

  请学生完成智慧树的题。

  再分题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2、课本练习二第11题

  (1) 先让学生看统计表

  (2) 分小组讨论完成题目

  (3) 指名小组代表解答。

  3、P33思考题

  师:要想知道哪个超市买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别到甲、乙超市买5瓶油的'价格,再进行比较。

  甲:124=48(元)

  买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价格就可以买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师: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比较: 4851

  所以选择去甲超市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再选择去哪个超市合算。

  4、练习题(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孵化率的知识,从而理解95%的意思。

  要知道哪个超市合算,就必须先进行比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4、请打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

  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始。

  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刚才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

  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

  生:1千克

  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

  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

  [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忙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忙。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

  五、有奖竞猜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

  (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 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 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平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平均分,20天分完。

  (2) 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 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静坐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近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 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 除外。为什么是 0 除外呢?生: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 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 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 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 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 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商就应乘 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 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3,商还是 6。( )

  (3)已知14 ÷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 1 个式子到第 4 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 2 个式子和第 3 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 4 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 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习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 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0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2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7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9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