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07:53:1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8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8篇(集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从前有个美丽的公主,他在城堡外面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有一道门,但是必须回答几道题这个门才可以打开,我们一起来帮这个美丽的公主想想办法吧。比较2/5、42%、0.45三个数的大小,要想解题呢,我们就必须学习今天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A、准备题。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45 1.2 0.367 3/25 15/8 63/100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B、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46%、128%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46%= 46100=0.46 128%=128100=1.28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说明: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时,原数就缩小100倍,再去掉百分号,又使它扩大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C、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

  (1)出示例2:怎样把0.78、1.32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0.78=78100=78% 1.32=132100=132%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引导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去掉百分号。)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

  0.76 0.4 1.32 0.125

  2、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

  29% 60% 25% 37.5%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进行百分数和小数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20, 34, 55

  二、新课引入

  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按奇数和偶数分。

  按一位数两位数分。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

  三、新课讲解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

  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

  (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合数

  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

  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

  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

  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

  理解只有除了还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没有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师:那为什么数1分到第三类呢?(它只有约数1一个约数,因此它不能分到质数(两个约数)类,也不能分到合数(两个以上约数)类)

  师:因此,我们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出示例2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那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师:你会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呢?(检查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才能判断吗?(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

  师:非常好,现在同学们试试用这种方法判断这几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抽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练习: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内的质数表

  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每次都要算出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麻烦吗?(麻烦)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查质数表法。只要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质数都找出来,判断时,只要查一查表内有没有这个数,有就是质数,没有就不是质数。

  师:那怎么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阅读练习十三第1题,按十三题的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1) 写出2~100的数

  (2) 依次划去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

  翻开书本60页,对照质数表是否与自己的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第3,4题

  2.找出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

  3. 说一说

  (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可能是 .

  (2)即使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肯定是

  (3)即使奇数,又是合数的数肯定是

  (4)即使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是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2题

  预习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出示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自学指导:1、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

  2、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四.达标检测:完成第4页“做一做”。

  五、.讨论:

  (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

  (2)小组讨论:

  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

  六、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七、本课小结

  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5题。

  课后反思:

  亿以内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

  教学目标:

  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出示目标: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三自学指导:(一)、教学例3:

  1、板书: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问:这些数怎样写?

  2、问:这些数的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

  千百十万 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6 8 5 0 0 0 0 0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3、想一想:整万的数怎样写?

  学生归纳:有多少万,就在万级上写多少,再写个级的4个0。

  四、达标检测:完成练习第6题

  五、先学后教:

  1、谁能说出数位顺序表。请同学上来板书

  2、二千零五万四千 五百四十万六千四百 二万零五

  问:这些数既有万级又有个级,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检验。

  4、含有两级数应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数位没有单位,怎么办?

  学生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六、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

  知识拓展: “你知道吗?”阅读材料介绍了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

  七、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说吗?

  亿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书第13、14页的例4、5,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重点:亿以内为数的比较,及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二、出示目标: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三、自学指导:

  1、投影出示: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并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先试做后看书检验。

  3、学生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四、学习例4。 1、板书例4

  让学生任意选两个数来进行比较,

  归纳方法:(要求从不同数位和相同数位两种情况说明)

  2、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订正。

  五、先学后教:例5:

  (一)、学生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整万的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能样改写,请大家自学课本。

  (2)、问:怎样改写的?

  小结:万位在右起第五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

  六、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课后作业:练习二 1、2

  七、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 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 2 1 5 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计算简单的分母在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2、使同学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发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二、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同学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呢?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想一想

  假如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个桃是4个桃的几分之几?

  三、想想做做(64-65页)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进一步让同学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自由拿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交流。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本课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五、作业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8-26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2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9

【精】小学数学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