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4-02-02 11:22:4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提示: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 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二、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 1个十是多少, 通过第 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 你是怎么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大小。

  1、出示:15()17师:谁大?填什么号?出示:16 – 8 ()8。师:你是怎么想的?像这样的题应该怎样比较?那么13 – 9()6,该如何比较呢?

  2、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

  二、游星空(总复习第7题。)投影示:游星空的画面。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谁能提一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同桌两人一个提出问题,另一个解答,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而且好。

  三、应用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共有几只小蝌蚪?|谁知道青蛙小时候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想知道吗?(投影出示总复习第8题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只小蝌蚪?谁能用算式表示?谁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少了几只小鸟?(投影出示总复习第9题的画面。)第一幅画面上有几只小鸟?第二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少了几只小鸟?怎样列算式?

  四、口算。

  1、投影出示:16 – 8 = 12 – 5 = 13 + 6=师:谁能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三个数的怎么样算?10 – 6 + 9 =

  2、完成总复习的第10题。同学们一定注意要细心,不要漏题。

  五、看图解答。教师:谁能说一说大括号的意思?分别出示第11题的两幅画面,先让学生说一说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教师: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填哪个数?第三朵花?第四朵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填在书上。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

  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四、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五、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三个密码。

  六、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算式并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4

  一、让学生操作学具,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

  数的分与合,把一个较大的数分成两个较小的数,把这个较大的数看成两个较小数的合并,一年级学生对这些会感到相当抽象和枯燥。2只能分成1和1,3就能分成1和2或者2和1,数越大,分法也越多,这又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教材从儿童心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体会数的分与合,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的结果抽象成数的分与合,使枯躁、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有趣,使复杂难记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结构、易记忆。

  第34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最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不同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为学生记忆4的分与合提供形象支持。教学的第二步是渐进的,从左边图示的一个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个桃,得出4分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的意思,知道是怎样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又能得出什么。先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学习数的组成的活动与方法,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与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系。

  二、在教学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思维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1)“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计算加法喜欢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喜欢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学生分别理解它们的数学含义。从4可以分成几和几,推理出几和几合成4,能初步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系,知道“分”与“合”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看法与解释。

  ②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使两者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6~10各数的组成,完全把“分”与“合”融为一体了。

  (2)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以5的分解为例:。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①教学4的组成,虽然4分成1和3、2和2、3和1是对称的,但考虑到初次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孩子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片的同一种分法,体会514和541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套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③教学6和7的组成,根据一幅图写出数的一组分解,虚线框里的表示直接从左边得到。感受研究6、7的组成,都只要进行三次操作就够了,为提高8、9、10的组成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④教学8、9、10的组成,都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①教学4和5的组成,教材的画面里有序地呈现了各种分法,蕴含了数的分与合是有序的结构。由于2~5各数的组成比较简单,教学重点要放在分与合的含义,以及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活动上,暂时没有明确提出有序地分、有序地记的要求。

  ②教学6的组成,几幅分实物的图是有序排列的。两只手里拿6个气球,每次从一只手里移动1个气球到另一只手里。一次移动出现气球的一种分法,得到6的一组分与合。连续地移动,引出了有序的6的各种组成。

  教学7的组成,教材的图画里把7个球分成两部分,三幅图依次把7个球分成1个和6个、2个和5个、3个和4个,学生看图写出三组7的分与合自然也是有序的了。

  要注意的是,教学6、7的组成,教科书画出了有序的几幅图画,引导学生把6、7有序地分与合。这比2~5各数组成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序”。

  ③教学8、9的组成,以移花片和移小棒活动为载体。教材要求学生“每次移1个”“有次序地分”,指导他们有序地探索,体会什么是“有序”,怎样才能有序,有序有什么好处,从而利用“序”帮助记忆数的组成。

  ④教学10的组成,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数学思维的水平。

  三、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激发练习的积极性,熟记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的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1)每一段教学都安排“对口令”或两人的合作练习,不但动口说,还动手摆。第35页第2题边说边摆学具,从两人摆的花片可以检验是不是说对了。第37页第3题边说边摆数字卡片,通过看卡片上的数检查说对没有。

  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42页第3题在8、9、10里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各种组成。第41页第2题在1~9这些数中,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2)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等游戏。如第42页第2题,一名学生预先想好一个数的组成,让同学猜他想的是什么。这样寓练习于游戏中,而且不需要任何学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第43页第5题的答案开放,4和3合成7、4和4合成8、4和5合成9、4和6合成10,4号蚂蚁和3号、4号、5号、6号蚂蚁都有可能住在一起。开放的答案能激起兴趣,激活思维。

  (3)给练习配上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第35页在汽车车厢上写4、5的组成,第37页在蟹螯和蟹壳上写6、7的组成,第40页在中国结上练8、9的组成,第38页在房屋图上整理5、6、7的组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总复习第1题。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 14—9= 15—7= 6+6= 9+9= 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6

  复习目标:

  1、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复习重点:

  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复习难点: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复习过程:

  一、提出问,解决问题师:有一天是,小猴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和好朋友小兔、小熊一起飞上了天空,他们坐在月亮上,数星星。大家看了小猴和他的好朋友分别数了几颗星星。

  生:小熊数了9颗,小猴数了8颗,小兔子数了11颗。

  师:根据他们数的星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的问题想好后,可以任意请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看图列式

  1、课本102页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思,找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全班交流反馈,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课本102页第9题。(1)引导学生分别数出两副图的意思,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题方法的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独立思考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与讲座,说说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

 四、数学故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编一个简短的`数学故事

  2、学生独立列出列式,并解答

  3、集体交流、反馈中,说说是怎样列式的,算式里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五、总结

  1、质疑:以上问题,还有哪些疑惑?

  2、总结: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要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教学后记: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我们忆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多能多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三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上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该填哪个数?第三朵花呢?第四朵花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真在书上

  四、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

  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五、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六、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三个的密码。七、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

  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8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XX年月日

  课题

  复习比较与分类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2、我说你摆。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课本第100页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我说你拨。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认一认。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做课本第1030页练习题。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

  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生: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设计

  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左○右后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9

  【教材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总复习(p116~12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数“的复习。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以及组成。“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认识图形”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认识钟表”的复习。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用数学”的复习。

  重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编排特点】

  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好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

  重点: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难点: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左右进行。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给予辅导。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0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02-24

小学数学总复习试题(通用6篇)09-26

初中常用的数学总复习方法04-03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12-14

小升初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11-26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精选11篇)10-25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方法04-18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12-1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10-27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