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4 08:14: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课

  1、出示“松”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右部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使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宽窄、高低适当,搭配合理。

  2、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四、学生练习

  1、学生临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五、巩固练习。

  六、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学会读帖。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 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

  2、 《赶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赶海非常有趣,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暑假的一天,舅舅终于同意带我去赶海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板块:精读第三自然段

  (一) 学习第一句。

  1、 退潮后的沙滩上可热闹了,快去瞧一瞧吧,大家都在干什么呢?

  ①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② 指名读

  ③ 这句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你能一下找到吗?

  ④ 出示三个动词

  ⑤ 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把这些动词换一下,你们看行吗?

  出示:换好的句子

  ⑥ 小结:大家看,不同的对象就要用不同的'动词,这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

  ⑦ 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⑧ 过渡:赶海有真有趣,不过,还有更有趣的事藏在省略号里呢,让我们边看图边想象,把它们找出来,接下说下去。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

  (二) 学习三个场面

  整体感知

  1、 任务驱动。

  赶海很有趣,那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事情呢?打开课本,默读第三自然段接下去的部分,想一想。

  2、 出示句子

  3、 交流:谁来说说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几件有趣的事?

  4、 板书: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5、 怎样才能把那种趣读出来呢?

  6、 出示捏大虾的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点评语气词(咦、哦)

  ③ 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④ 看来语气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情趣,不能去掉。

  ⑤ 齐读

  ⑥ 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出了大虾的样子,是那一句?指名读

  ⑦ 读完了,你觉得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⑧ 欣赏图片

  ⑨ 齐读

  ⑩ 多么神气的大虾,不过它再神气,也逃不过我的掌心。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这一段如果能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谁能吗?

  7、出示捉螃蟹的句子

  ①指名读

  ②理解“努努嘴儿”、“束手就擒”

  ③读这一段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同桌两个人,一人读,一人表演,待会儿老师请几组同桌来展示表演。(提示:如何演好螃蟹的东逃西窜)

  ④●评价

  ●还有一些小建议吗?

  介绍被螃蟹的大鳌夹住后的小知识。

  7、 出示抓海星的句子

  ①齐读

  8、 赶海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再次跟随小作者去回味、体验,来一起读读第三小节。

  第三板块:迁移运用

  1、 你去赶过海吗?做过那些有趣的事情?没有去过的小朋友,你去过田野,去过大自然吗?做过那些有趣的事情呢?

  2、 这样吧,让我们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也来写一写,最好也能用上一些语气词。

  第四板块: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2、 出示句子:

  3、 齐读句子

  4、 夕阳静静地斜铺在海面上,美丽的沙滩越发显得宁静。再读这段话,让大海的宁静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5、 再次齐读。

  第五板块:了解写作方法和作用

  1、 沙滩渐渐平静了,可是我们的心儿却久久不能平静,盛满了快乐和满足。迎着咸咸的海风。我们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歌。

  2、 播放《大海啊故乡》

  3、 为什么这首歌会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读读课文的开头,再读读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4、 这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 出示选项

  6、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乐趣,我们也应该向小作者那样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第六板块:作业布置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出发》《老师》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了,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生交流)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你们真的长大了,少了些童年的挚嫩,多了分少年的沉稳!少了些童年的任性,多了分少年的责任!还记得咱们五年级学习的那首题为《少年》的诗歌吗?(师生齐诵诗歌《少年》)3、过渡:少年,一个意气风发的美好年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柯蓝先生笔下的少年旅行队,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吧!

  3、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并观察思考,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分人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重点关注“簿”字(出示形近字比较:“薄”和“簿”),反馈:这篇课文里面含有一些小标题。(生述有哪些小标题,师相机板书)

  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小标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并与开头构成了总分关系)4、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会就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小标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少年旅行队去了不少地方,不管去哪儿,他们旅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在生活中学习)

  5: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书上有作明确的解释吗?

  师相机板书: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三、品读诗歌:

  1、生齐读句子,师述:这两句话似乎写得很空洞,不易捉摸,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品读课文,你定会对这两句话有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认识。默读全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

  2、反馈交流《出发》部分:

  师生交流(预设阅读点):

  (1)、“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到生活里去”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短短的一句话里竟然用到了三个“喊”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队员们出发前急切的心情)

  指导朗读。

  (2)、“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总觉得这句话有些罗嗦?既然问“准备好了吗?”为什么还要问后面那一连串问题呢?(引导学生发现:前一句与后面三个问句构成了总分关系,这样些更能体现出少年旅行队的兴奋与急切的心情)

  能试着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谁能试着说一组总分关系的问句(指导句子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围绕单元主题“话说北京”安排了4项内容:练——通过辨析形近字组词,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学写比喻句,体会分号的用法等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日积月累——通过读《故乡是北京》这首歌词,进一步激发对北京的深情,鼓励学生多积累;知识窗——通过阅读简介北京的文字,丰富对北京的了解;大家一起来——通过办墙报,让学生把与北京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通过4个板块(即“语文七色光”训练场、音乐厅、知识窗、实践园)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科整合,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字组词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形近字并学会使用;学习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习使用分号。

  2.积累与北京有关的诗词。

  3.了解关于北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办一期墙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展示多姿多彩的北京,增强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好用好比喻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北京的桥》。

  2.同学们,听了这首美妙的乐曲,我们仿佛又走进了那充满古老色彩和现代气息的北京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乐园,学习更多的知识,进一步领略首都北京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训练场

  1.今天的“训练场”为同学们准备了3项内容,相信通过下面的练习,同学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2.练习一:辨字组词。

  (1)4人一组,完成填空练习。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归纳辨字方法。

  (4)依据方法,进行拓展练习。

  3.练习二: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课件出示3个比喻句。)

  (2)读了这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3)体会比喻句。

  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的好处:

  ①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我非常沮丧。

  ②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便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比喻句,认真读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沮丧的心情)

  (4)学生读第2、3两个比喻句,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体会比喻的效果。

  (5)拓展练习:

  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学写比喻句:补充句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略)

  4.练习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句1,认识分号,学习体会分号的用法。

  让学生认真读句子,思考这段话中描写了冬暖夏凉的新型面料的哪两个不同的方面?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思考、体验的过程后,很快就能捕捉到信息,找到正确答案。分别是面料又轻又薄时会感到凉爽和面料蓬蓬松松时会感到温暖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在写几种相类似的内容或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时,就应该用分号。教师板书分号,并让学生将分号填写在句1的相应位置。最后,让学生将其他标点符号也填写完整后集体订正。

  (2)自学句2,学习使用分号。

  让学生自由读句2,试着加上标点符号。

  汇报填写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号的用法。

  (3)在本单元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用到了分号,用心读一读。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音乐厅

  在训练场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佼佼者,获得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七色光”音乐厅轻松一下。

  1.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

  2.多美的歌曲啊,这首歌和我们刚上课时欣赏到的《北京的桥》都是当代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写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3.多种形式朗读歌词。

  4.从歌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再次欣赏歌曲。

  四、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办一期以《话说北京》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话说北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生畅所欲言)让我们继续漫步在“七色光”乐园,进一步了解北京。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知识窗

  1.自由读“知识窗”中的短文。

  2.请学生读读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实践园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组合作办的有关“话说北京”的手抄报,在墙报栏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巡回欣赏墙报,加深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评选“最佳小组”奖。

  4.写一篇关于“话说北京”展览活动简介,写完后与同学年班级交流,互相学习。

  四、小结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不但有中外闻名的皇家园林,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奥运鸟巢和水立方。在“语文七色光”的乐园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北京,了解了北京,亲近了北京。让我们共同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