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7 17:33: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学前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班数学教案

学前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学前班数学教案2

  设计说明:

  教学是单调,枯燥的。再加上学前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注意力,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让幼儿认识4,会数4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数、认数、看看、玩玩、说说、贴贴、摆摆等形式,感知4以内的数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画有4只小狗的课件图,4个同学赛跑图。学生准备4根小棒,4个圆形,4个三角形

  教学方法:带读引导游戏

  教学教程:

  一、复习(1)从1数到3。

  (2)2、3的组成。

  二、新课1.数数量是4的物体。

  (1)出示4只小狗课件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

  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

  学生回答后,师说:3只添上1只是4只。3添上1是4,这是小狗个数4。带领幼儿读。

  可以用数字“ 4”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4” 。

  板书:“ 4” 。领读数字4。

  说明:“4”字像国旗迎风飘,两笔写成,第一笔写撇折,第二笔写竖。

  (2)拿出4个苹果演示数数。

  教师提问:出示苹果,“这是几个”?先一个一个数,再总体问多少?

  (3)出示粉笔,让幼儿上台数出4只粉笔。

  (4)出示杯子,让幼儿上台数出4个杯子。

  (5)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4的物体?(启发幼儿说出:桌子是四条腿、凳子是四条腿、小汽车是四个轮子、……)

  三、教学4的组成。

  (1)学生拿出4个苹果,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3和1组成4,1和3也组成4,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所以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1和3组成4。还有2和2组成4。

  师生活动:请4个小朋友上台练习(4)练习4的组成。

  a、齐说4的组成。(3和1组成4,2和2组成4。)

  b、教师提问:“3和1组成4,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4的'分成。

  四、师生互动游戏:

  1、请小朋友伸出手,数数自己的小凳的有几条腿?

  2、数数教室墙上的标语“好好学习”是几个字?

  3、用手拍桌子4下。

  4、找朋友,在贴好的数卡下面摆学具。(出示课件)

  5、小结:一只小羊四条腿,小猫小狗四条腿,都可以用4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五、指导书写。

  1、讲书写4的方法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4,交流后小结。

  3、交流。

  4、幼儿练习写。

  六、活动拓展练习,编儿歌巩固对4的认识。

  你们发现路上跑的车,哪些车是4个轮子?

  一个轮子什么车?一个轮子独轮车。

  二个轮子什么车?二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四个轮子是汽车。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的分合式: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

  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4、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习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13 22 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习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三、完整学习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1、集体学习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活动内容:比一比(练习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用两种物体进行比较。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与不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弹音乐组织幼儿安静入座。

  2、复习5以内的数字。

  基本部分:

  一、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图画。

  1、孩子们:图上画的这些生活用品你们都认识吗?认识

  2、有衣服、牙刷、杯子、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完之后把每种物体的数量分别写在下面。

  二、学习〉和 〈 符号

  1、孩子们:请你们看一 看比一比第一副图,是什么和什么在进行比较?是衣服和衣架进行比较。分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指导幼儿先连线,再比较)衣服有2件用2来表示,衣架有3把用3来表示,2比3小,所以2 〈

  3 读 作2小于3。

  主备:邓维

  复备:王媛媛

  2、牙刷有2把,杯子有3个,牙刷比杯子少,杯子比牙刷多,所以就是3〉2,读作3 大于2。

  三、教师指导幼儿做练习册。(描红)

  四、游戏:〈排队点名〉

  请5个小朋友侧身对全班同学,教师叫某个同学出列不称其名,只说他排在第几或倒数第几的小朋友出列。 做对了,全班小朋友鼓掌说:某某,做对了。 板书设计:

  比一比(多少)练习册

  3>2

  3大于2 2

  2小于3

  主备:邓维

  复备:王媛媛

  教学反思:由于本课是练习,所以幼儿能比较快的掌握,只是在幼儿做作业的时候,提醒幼儿保持画面的整洁就行了。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9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开学时期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但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有关单双数的错误,为了让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设想能不能设计一节活动运用“洞洞板”这一教具,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注重幼儿自主探索,通过设置多种游戏情景,创设宽松有趣生动的环境,使幼儿在说说、想想、玩玩中学习单双数,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于是我构思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通过探索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通过探索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洞洞板学具

  2.数字卡片

  3.小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随音乐开火车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一)出示小火车图片,以数字和点卡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好朋友也坐上了小火车和我们一起做游戏,那我们请它出来吧!

  2.出示第一列小火车图片,打开第一扇窗户,师:好朋友就藏在火车里面,打开第一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什么?1有好朋友吗?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教师小结:孤孤单单没有朋友的数字1是单数。

  3.分别打开第二扇和第三扇窗户,以提问形式复习5以内的单数。

  4.教师总结:原来我们把剩下一个没有朋友的数叫单数。

  5.出示第二列小火车,打开第一扇窗户,师:看到什么?2有朋友吗?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教师小结:成双成对的有朋友的数字2是双数。

  6.打开第二扇窗户,以提问形式复习4是双数。

  7.教师总结:原来我们把两个两个有朋友的数叫双数。

  (二)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方法找出规律并学习6—10的单双数

  1.幼儿第一次集体尝试,:探索在洞洞板上区分单双数的方法

  (1)幼儿在学具中取出5个棋子插在洞洞板上第五行

  教师:选择你喜欢颜色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第五行

  提问:谁有方法能在洞洞板上区别5是单数还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探索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到的不同方法并在教师的演示板上尝试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2.教师总结并示范重叠的方法

  (1)教师在演示板上示范重叠的方法.

  (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让棋子宝宝去找朋友,棋子宝宝找朋友找到朋友抱起来,棋子宝宝找朋友找到朋友抱起来,棋子宝宝找朋友剩下一个没朋友,5是单数。

  3第二次集体操作:在洞洞板上找出6是单数还是双数,(1)师:选择你喜欢颜色的六个棋子,插在洞洞板的第六行,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区分6是单数还是双数。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一边展示幼儿在洞洞板上操作结果,一边提问:6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4)师幼验证,幼儿学习6是双数。

  4.幼儿第三次集体操作:在洞洞板上找出7——10的单双数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还有很多的数字想请大家帮忙,找一找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2)幼儿在洞洞板上插出7—10的棋子,运用重叠的方法找出这些数字的单双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一边展示幼儿在洞洞板上操作结果,一边提问:又找到了哪些单数?哪些双数?为什么?

  (5)师幼在演示板上验证,幼儿学习7—10的单双数。、

  5.教师出示数字棋子,幼儿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

  (1)提问:哪些数字宝宝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将单数和双数数字分别排排队,幼儿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

  (3)教师总结:原来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三)送棋子宝宝回家

  (1)教师:棋子宝宝已经和我们玩了这么久的游戏,也有一点累了,现在就把它送回家。

  (2)幼儿集体操作,先收单数棋子,再收双数棋子。

  (3)教师在巡回指导,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四)游戏"猜猜乐"

  (1)教师:老师邀请了一些棋子继续和我们玩,来玩一个“猜猜乐”的游戏!

  (2)教师讲游戏规则:

  老师的手里有一些棋子,会把它们藏在左手和右手,请你们猜一猜我的手里棋子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3)师幼玩游戏,巩固10以内单双数。

  三.结束部分

  师幼随音乐开火车回家,根据幼儿取桌子上的数字作为座位号,根据不同座位号,选择单号车或双号车入座,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投放棋子学具、数字卡片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在巩固复习10以内单双数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一个注重操作性、游戏性、延伸性的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活动设计的层层,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探索、思考、建构数学知识,优化教育策略提升教育行为。首先活动其主要的目标是:1.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

  2.通过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根据目标,活动是这样展开的:首先,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师幼以开火车的形式进入活动室,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坐回座位,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好朋友也坐上了小火车和我们一起做游戏,那我们请他出来吧!出示小火车图片,由于小火车的制作将数字和点卡都藏在窗户里,为幼儿设了悬念,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由于有点紧张的关系,在这一环节语言显得不是很简洁,略显的有一点拖沓。不过幼儿复习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接下来,幼儿探索方法,找出6—10的单双数。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很高兴的是部分幼儿很快就发现了重叠的方法,整体幼儿学习的很快,并且在教师提示中很快正确找到6—10的单双数。我觉得幼儿在这一环节中积极主动的操作,探索,而且大部分幼儿能够用比较完整清晰的语言把结果表述出来。紧接着教师演示环节,师幼一起验证,幼儿的积极很高,掌握的情况比较理想,最后的梳理总结就比较轻松,送棋子宝宝回家,猜猜乐游戏复习巩固单双数才更有效,更利于游戏的开展。最后以开火车回家,幼儿按单双号入座,离开活动室。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练习操作常规时间比较短,幼儿操作洞洞板学具的常规还不是很好,出现的细节错误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进行的节奏,以及课程内容的挖掘。

  2.教师还应多读教材,多思考设计环节是不是紧贴目标,是不是有效环节,是不是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11

  设计背景

  自然测量是学前班幼儿很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这个有趣的问题会激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地去探索、去发现。结合我班幼儿对测量的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我设计了活动流程:猜测讨论尝试和学习分组操作集中讨论归纳。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愿意运用自然测量知蚀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尝试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直尺、小棒、粉笔。

  2、学具:直尺、彩笔、记录纸等若干、测量用的绳子、小棒、铅笔、易拉罐等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做游戏(开火车)边走边数自己的步数,提高幼儿的兴趣。

  2、集体活动:

  (1)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植物王国在进行比高矮活动。

  (2)引导幼儿猜测、讨论,启发幼儿说出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树的`高、矮。

  (3)发散幼儿的思维:还有什么当测量工具?

  (4)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些测量工具、如小棒、尺等。请个别幼儿上来任意选一种工具来测量黑板上两棵树的高矮。

  (5)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上来演示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幼讨论哪种方法出的结果更精确。

  (6)教师分别讲解并演示用小棒、直尺测量树的高矮的正确方法和记录方法。强调测量时要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第一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测量工具要首尾相接。

  (7)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树越高测量的次数就越多,树越矮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3、分组活动: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测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和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记录下来。

  第二组:用绳子、脚步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和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用易拉罐、小棒、铅笔、直尺等工具测量桌子、椅子、玩具柜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说出测量和结果并做好记录。

  教师重点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

  4、交流小结:

  (1)你测量了什么?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3)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这间的关系。

  教学思

  在整个活动当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在分组活动中,有个别幼儿还不是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紧挨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经过教师的一再教导才掌握方法。我应该分两个课时上。基本能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纲,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提高。

学前班数学教案12

  什么是“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看到9想到1,

  看到8想到2,

  看到7想到3,

  看到6想到4。

  看到大数加小数,

  先把两数换位置。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

  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二: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三: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

  1、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2、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3、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1、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2、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练一练

  例1、8+5=?

  解析:加法8+5,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

  例2、15—9=?

  解析:

  法1:15可以分成10和5,10—9=1,再用1+5=6,所以15—9=6;

  法2:9可以分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

学前班数学教案13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14

  目的:

  1、学习10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准备:贴绒教具过程:

  1、学习10的组成。

  (1)教师出示10个苹果教具,让幼儿说出名称和数量,然后在旁边贴数字卡10。

  (2)教师请幼儿想一想,将10个苹果分为两个人吃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并请幼儿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3)教师分别用数字卡贴在9种分法分出的数量旁边。

  (4)教师拿掉所有的苹果,留下数字卡,让幼儿知道数字10可以分为9组不同的数字。

  (5)教师引导幼儿用计算袋中的石头和数字卡自行学习10的9种分法。

  2、认识一个数分出的两个部分的数的增减规律。引导幼儿观察上面10的分合排列,分出的两边的数各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减少,右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没有改变。)

  3、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4、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根据10像什么创编一个故事,帮助幼儿学习10的组成。

  (1)幼儿先一起讨论,互相讲述。(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

  (3)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并要求幼儿都会讲述这个故事,帮助幼儿记忆10的组成。

  5、练习,写出10的组成。

  学习10的加法目的:

  1、学习10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准备:贴绒教具第1课时过程:

  1、学习10的加法。

  (1)复习10的组成。检查幼儿是否掌握。游戏:碰球

  玩法:首先教师提出双方碰球的数字合起来应该是10的要求,然后师生对碰。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1球碰9球。

  合:1和9合起来是10,10可以分成1和9。师: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2球碰8球。

  合:2和8合起来是10,10可以分成2和8。师:嘿嘿!我的3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3球碰7球。

  合:3和7合起来就是10,10可以分成3和7。师: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4球碰6球。

  合:4和6合起来就是10,10可以分成4和6,师:嘿嘿!我的5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5球碰5球。

  合:5和5合起来就是10,10可以分成5和5,

  每说出一种分合方法,教师用贴绒出示,最后形成有规律的排列。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10的加法。

  (1)花丛中有1只蝴蝶,后来又非来了9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列式计算:1+9=10

  9+1=10

  (2)树上有2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8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列式计算:2+8=10

  8+2=10(3)妈妈给我3颗糖,爸爸也给我7颗糖,我一共有几颗糖?

  列式计算:3+7=10

  7+3=10

  (4)草地上开了4朵红花,6朵黄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列式计算:

  4+6=10

  6+4=10

  (5)草地上开了5朵红花,5朵黄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列式计算:

  5+5=10

  3、请幼儿自编10加法应用题并计算。

  4、做练习。个别辅导。

  第2课时(创编10加法应用题)过程:

  1、复习10组成。

  2、利用贴绒教具让幼儿看图创编10加法应用题。

  (1)草地上开了9红花,1朵白花,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9+1=10

  还可以写出:1+9=10

  (2)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8,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8=10

  还可以写成:8+2=10

  (3)小河里游来了3条鱼,后来又游来了7鱼,一共有多少条鱼?

  3+7=10

  7+3=10

  (4)先来了4个男小朋友,又来了6个女小朋友,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4+6=10

  6+4=10

  3、请幼儿像这样提出有关10加法问题,并解答出来。

  4、两个小朋友相互提问,看谁最能干。

  5、做练习。

  学习10减法目的:

  1、学习10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重难点:掌握10减法,并能提出有关10减法数学问题准备:贴绒教具第1课时过程:

  1、复习10组成。

  10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10减法。

  (1)树上有10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10-1=9

  (2)树上有10个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10-2=8

  (3)盘子里有10苹果,我吃了3个,问盘子里还剩多少个?

  10-3=7

  (4)小猫钓了10条鱼,吃了4条,还剩几条鱼?

  10-4=6

  3、幼儿读10的减法算式。

  4、做练习。

  第2课时(创编10减法应用题)过程:

  1、复习10的组成。

  10数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10的减法。教幼儿理解怎样提10的减法的数学问题。(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10-1=9

  10-9=1

  (2)树上有10个橘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10-2=8

  10-8=2

  (3)妈妈给了我10颗糖,我吃了3颗,我还剩多少颗糖?

  10-3=7

  10-7=3

  (4)小鸡捉了10条虫子,吃了4条,还剩多少条虫子?

  10-4=6(5)池塘里有10只鸭子,游走了5只,池塘里还剩多少只?

  10-5=5

  3、请幼儿自由创编10的减法数学问题,并解答。

  4、做练习。

  5、辅导差生

学前班数学教案15

  一、教学目的:

  1、复习5、6和7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5、6和7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5、6和7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5、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二、教具准备:

  5、6和7的数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5的组成。

  "报数"游戏复习5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5,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二)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6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6,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三)算题比赛。练习5、6和7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5、6和7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教师任意出示5、6和7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四)教师口述5、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五)教师板书5、6和7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六)做练习

【学前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学前班数学教案分类10-03

学前班数学教案(15篇)03-01

学前班数学教案15篇02-11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10-17

学前班音乐教案06-08

学前班教育心得11-08

学前班音乐教案10-01

学前班美术教案03-04

学前班工作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