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课教案

时间:2021-04-13 18:37:05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课教案

  (一)通过演唱、欣赏和创作活动,感受和体验我国古代歌曲和乐曲的风格特点,能够对我国古代音乐有兴趣,从而树立关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

  (二)聆听古琴曲《流水》,能够用泛音段(乐曲主题)和其他段相比较,能够辨别主题乐段和其他乐段在情绪上的区别。

  (三)聆听古曲《阳关三叠》,比较埙独奏和混声合唱的不同效果,感受古代乐曲的风格特点,并能够随着音乐唱出这首乐曲的主题。

  教学重点:

  引起同学们对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音乐中的不同乐段,辨别其意境、情绪上的区别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演唱《阳关三叠》

  二、感受欣赏

  (一)、赏析:《流水》

  1.乐曲简介:《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像《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存在。

  琴曲《流水》最早传谱见于明代朱权于1425年编印的《神奇秘谱》。据朱权在该书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19世纪的四川道士张孔山在乐曲中加进了描写湍急水势的滚、拂手法,使乐曲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人们称它为《七十二滚拂流水》。

  牐犌偾《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它对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观的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牐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般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将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太空船上带有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它即便过十亿年也仍铮亮如新。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

  2.音乐分析

  牐犌偾《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牐犂智为多段体结构。分为九段,划为四个部分。

  牐牭谝徊糠郑包括第一、二、三段。

  牐牭谝欢问抢智的引子,节拍比较自由,旋律性不甚明显。

  牐牭诙、三两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淙淙奔流而出。以第二段为例: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较多地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牐牭诙部分,包括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是乐曲的展开部分。以第五段音乐为例:通过主题音调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十六分音符的回波音型更富于流动性,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连续下行的模进音型也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牐牭谌部分,由第六、七两段组成,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第六段旋律性较强,多由一对对称的乐句作反复、变化。如:旋律的进行利用大跳滑音构成切分音型节奏,使音调富于生气,第二句的模进更加重了这种气氛,好像流水悠然自得地旋转嬉游。随后便是大段落的滚、拂,由两个声部同时进行,低音部以空弦散音的上下行拨奏,高音部则是音调的渐次下行。例如:这段音乐中滚、拂手法由疏而密地运用,使音调具有华丽的色彩,层次清晰,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有力地刻画了流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把全曲引向了高潮。

  牐犝獠糠值牡谄咦匀欢问蔷彩的泛音滚、拂段落,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古琴用泛音慢起渐快地演奏:仿佛描绘流水在太阳下熠熠闪光,充满了欢乐和自信。末尾在调式主音上稳定到终止,音乐逻辑的发展自然、和谐。

  牐牭谒牟糠郑包括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变化重现了第二部分的按音曲调。末段用滚、拂演奏与上段呼应,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简短的尾声

  以泛音奏出歌唱般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的结束: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3.相关知识:

  牐牴徘偈俏夜古老的弹弦乐器。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后来又名“七弦琴”。“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它的形制,琴身为狭长木制音箱,一般琴面用桐木,琴背用梓木,上加厚漆。古琴共有七根弦,由外侧向内依次名一弦、二弦……七弦。定弦则外侧弦音最低,内侧弦音最高。琴面外侧还有十三个圆形标志,称作琴徽,是用金、玉石或蚌壳等镶嵌而成,用以标明泛音位置,也指出按指的弦位。琴头下面有七个小轴,叫做轸,用以调弦。琴腰下有两个系弦之足,谓之雁足。琴底则有两个出音孔,右面称作“龙池”,左面称作“凤沼”。历代古琴曲流传至今有百余种琴曲谱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千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音乐遗产。

  (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独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一首优秀的独唱歌曲。歌词是北宋大诗人苏轼所作,当时他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当他游览“赤壁”时,面对如画的江山,缅怀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感叹自己的政治见解不被朝廷所容,而今华发已生尚一事无成,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词毫迈奔放,气势磅礴,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牐牎赌钆娇·赤壁怀古》的曲谱,据传苏轼根据民间曲牌《念奴娇》填词而成,曲谱见于1746年《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现今看到的和演唱的曲谱,是杨荫浏先生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出的。这首歌谱虽不能断定它是宋代原谱,但音乐豪迈奔放的气势与词意是十分贴切的。

  牐犎曲为散板,按词的上下阕结构,音乐分为两段。旋律以“按字行腔”的原则,谱成叙咏性唱腔,七声音阶,具有北曲高亢激越的风韵。

  牐牭谝欢危乐曲一开始“大江东去”四个字,旋律以朗诵语气,将“江”字与“东”字之间提高四度,形成跳进,结合宽广舒缓的节奏,刻画出大江奔流、浩渺的气势。至“乱石穿空”一句,旋律由低渐高,似激浪拍岸,至“千堆”二字,形成第一段的高潮。第四句是对江山和豪杰的赞叹,旋律转入中低音区至“豪杰”二字,以小七度大跳突起,形成跌宕回环的曲线,在深沉中使段落告终。

  牐牭诙段,自“遥想公瑾当年”开始至末尾。后半阕的词意,反映了作者的神思遥想和无限感慨,曲调平缓进行,带有冥思遐想的色彩。

  牐牭谝欢魏偷诙段音调类似,两段的结尾相同。第二段由第一段发展而来,两段既有对比,又有联系,整体情调与歌词结合密切,雄健豪放。

  三、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音乐概况

  中国古代音乐是指:1840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前的音乐。这是一个漫长的音乐历史进程。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色彩,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创造的结晶,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成果。

  牐犗惹厥逼诘睦治枋歉琛⒗帧⑽枞者结合的艺术形式。《诗经》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词总集。在乐器制造、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相当成熟的建树。

  牐犌睾菏逼冢继承了先秦的采风制度,建立了乐府机构、歌曲、器乐、“百戏”等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歌舞戏正式出现。可以说有了戏曲的萌芽。许多乐器有了完备的形制,演奏技巧趋于成熟。例如:古琴的形制完备,而且比较稳定。出现了许多传世的古琴曲。此时,西域音乐文化传入我国。隋唐时期,琴歌得到发展,许多乐器逐步定型。琵琶、奚琴、筚篥等乐器日臻完善。在唐代,宫廷里成立了“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燕乐得到很大的发展。载歌载舞、管弦纷繁、结构宏大的大曲成为当时音乐文化的象征。说唱音乐中出现了“变文”。它对后来的杂剧很有影响。宋、金、元时期,曲子词日趋成熟。出现了鼓子词、诸宫调、杂剧等音乐艺术形式。元代的戏曲艺术站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前列。明清时期,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的音乐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在进一步发展着音乐文化。其中,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的发展尤为突出。例如:京剧、大鼓、弹词等。此外,器乐、音乐理论也有很大发展。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课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02-17

新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02

青岛版第一单元练习01-01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11-30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11-15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08-29

初一英语第一单元教案09-14

201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案04-02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珍珠鸟》教案10-09

音乐乐理知识入门-音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