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所见》创作背景及赏析

时间:2022-10-19 17:12:16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袁枚《所见》创作背景及赏析

  诗人袁枚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袁枚《所见》创作背景及赏析,欢迎阅读!

  《所见》古诗原文:

  所见

  袁枚

  牧童①骑黄牛,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④捕⑤鸣⑥蝉,忽然闭口立⑦。

  《所见》古诗注释及译文

  《所见》古诗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所见》古诗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古诗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下来呢!

  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所见》古诗作者简介:

  袁枚(公元1716年一公元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提倡妇女学文,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袁枚《所见》创作背景及赏析】相关文章:

叶绍翁《夜书所见》创作背景及赏析09-16

孟浩然《春晓》创作背景赏析07-03

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创作背景及赏析10-13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03-0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及赏析03-23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创作背景及赏析09-29

夜书所见的诗意及赏析09-14

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的原文及创作背景02-25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07-20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创作背景分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