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时间:2023-12-30 08:10:3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1

  陶行知告诉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位合格的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苏霍姆林斯基则让我们看到了为师的本分,除了爱与智慧,还要让教育研究贯穿自己的教师生涯,这也是教师幸福的本源。

  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时隔六年之后,再次接手一年级,也有些许的焦虑。趁着这个暑期阅读了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从中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与大教育观。

  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很多老师看来,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则是被教育者。但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学生既是被教育者,同时也应是教育者。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很多常规习惯需要从头培养,而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好的时机也是从低年级开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说过:“从低处走来,从低年级走来,走到这个时候,就都应该经过自我教育的状态了,并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学校也好,教师也好,都应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去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生的精力旺盛,课间特别喜欢追跑打闹,每每从孩子们的嘻笑声中就可以知道他们玩得特别开心,但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时刻都会把心提到嗓子眼,生怕哪个孩子摔倒了,哪个孩子又磕到了。但是光靠老师天天强调安全,强调不能追逐打闹,时时盯着看,这个过程就太费老师了。只有调动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我们班有几个特别喜欢在课间追逐玩耍的孩子,几番教育下来,成效并不大。于是我让他们几个来当我们班的“安全小卫士”,主要职责就是下课期间提醒那些喜欢追逐的小朋友不要奔跑,可以进行安全游戏。为这几个特别喜欢追逐的小朋友赋予了职责,瞬间他们的责任感就上来了,每到下课的时候,就会看到他们积极主动的身影。慢慢地我发现,在教室、走廊追逐玩耍的小朋友少了,替代的是在教室看书、画画、去操场跳绳、玩游戏等。这也充分地说明了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可以的`,只不过需要老师多动动脑筋,多点耐心。也正如书中提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需要班主任在对学生怀着一份信任之情的前提下,再辅以恰当的方法。班主任不仅需要爱心,需要经验,需要对学生高度的理解和洞察力,还需要创造性的教育智慧。”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进入校园,离开了熟悉的父母、幼儿园玩伴,多少会有点手足无措。此时想要找到一个信任的人来帮帮自己安然适应这陌生的环境,而这个不二人选就是老师了。确实这一点我感触很深,我们班有一些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总会围着老师转,很好奇老师都在干什么?慢慢和他们相处下来,他们就能够放得开自己了,不再围着老师了,而会主动地和同学聊天、玩耍了,这也正说明他们慢慢在适应小学生活了,作为老师看到他们的成长深感欣慰。但是有一个小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比较的内向,下课了只要我在教室里,他就必定会围在我身边,左瞧瞧右瞧瞧的。跟他聊天他会比较害羞,甚至有时都不理你抛过去的问题,其实我很想了解他,但是奈何他不给我机会。后来我发现了,他其实是一个挺热心的小孩,每次围在我身边,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会伸出那双胖乎乎的小手帮我的忙,过后给他道谢,他也是腼腆的笑笑。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捣鼓小朋友们带来教室的绿植,准备给绿植浇水,而他正好在我身边,我就请他帮忙打点水过来,他二话没说,屁颠屁颠地就跑去打水了。不一会儿就提着水桶过来了,然后默默地在旁边看着。不一会儿浇完水了,抬头一看,却发现他在旁边清理绿植的枯叶,边清理还边和同学说,这是枯叶,要把它拔掉。于是我把他叫过来谢谢他刚刚帮忙提水、清理枯叶,而他只是嘻嘻地笑了,这一刻,他那纯真的笑容可以治愈一切。此时此刻我想他也感受到了原来自己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幸福感。

  自此以后,这个小男孩慢慢地有所转变了,变得没有当初的那份羞涩了,我相信,他也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中,精神财富的交流成了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每个孩子都在想,我能为自己的同学做点什么,我能给同学提供什么,每个人都在悄悄地做着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他会为自己感到自豪,一种高尚、纯洁的情感就逐渐产生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精神财富的交流构成了集体关系的一部分,把这些精神财富从一个人的脑海中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脑海中,从一个人的心中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心中,是构建良好的集体关系的重要基础。其实小朋友们都是最单纯的,他们觉得能够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情。在我们班上,就有很多很热心的孩子,比如谁忘带纸巾了,只要需要的时候问一声,就会有很多同学递上纸巾;有哪位同学忘记带文具了,总会有孩子递上自己多余的文具;放伞的架子上雨伞被弄乱了,总会有小朋友主动把伞一把一把地放好……我相信孩子们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才这样做,而是他们发现了这样做可以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一年级的常规习惯的培养很细碎,很多方面都要顾及。毕竟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大的区别,一节课有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要端正的坐好,还要接收新的知识,所以一时间有很多小朋友难以接受,只能慢慢来了。在常规训练的过程中,比较难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坐姿和站姿,这两项也是纯粹考验孩子们的意志力,看看能否坚持下来。在坐姿的训练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端正地坐好有时也挺难的。每次抬头挺胸手放平的口令一出,刚开始一个个都能够坐得笔直,就好像一颗颗挺拔的小松树,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走动,慢慢地就会发现有小朋友坚持不住了,会在座位上有些许的小动作,这个时候还能接受。后面时间越长,就会发现小朋友们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挠痒、捋头发……更让人无语的就是,只要有一个小朋友开始挠痒,马上后面就会跟风,只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挠,明明一点都不痒。这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原来这些小动作也是会传染的。虽然有一些小朋友会坚持不住,喜欢有点小动作出现,但是让人欣喜的是,仍旧有部分小朋友能够坚持,任凭其他的小朋友在左动右动,他依然端坐得笔直的,不受他人丝毫的影响,让我不禁要为他们竖上大拇指,这份坚持与专注力让人感动。

  我相信在孩童时代就能有这样的精神力量,那以后绝不会被困难所打倒。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准则里有这样一条:就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能对自己做出了似乎他做不出的事而千百次地感到惊奇,即对自己的精神力量感到惊奇。只有在这种惊奇之下,才会彻底地去蔑视懦弱、意志薄弱。只有对自己的精神力量产生惊奇的人,才能对自己的意志薄弱而感到羞愧,才不会表现出软弱。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强调,在孩子的幼年阶段就要对其进行精神力量的锻炼。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孩子在幼年时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能够做的事情,锻炼他们的体魄,熏陶他们的精神,让孩子们在幼年时期就把精神力量储存得满满的,这样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才会变得更坚强、更强大,也不会轻易地被困难所打倒。

  阅读这本书下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领悟到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我也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经验,并且运用到我的教学当中来。有时候我们多给予孩子们一点时间,多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我相信会看到孩子们更多优秀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最独特的一个,每个孩子也都是无可替代的,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地陪着孩子们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2

  读完了闫学所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觉得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科书,读来感到很神圣,我不自觉地用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划出了其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同时它又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故事书,读来感到像是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向我们讲述班主任的成长故事,没有生涩难懂的纯理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

  这本书共五个章节,用平实真诚的语言从《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让家长也懂教育》等五个方面教给我们苏霍姆里斯基做班主任的方法,每每读到其中的一些教育实例都能让我产生共鸣,仿佛那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选取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公正会使心灵变得高尚。

  一个老师该如何在学生面前维护一种教育上的公正,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在教师公正这个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有着非常明确的洞察:公正使儿童的心灵变得高尚,而不公正则使他们变得粗鲁、残酷无情。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就是通过感受到公正待遇的欢乐达到的。公正具有奇异的特性,它能拨开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公正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公正会在儿童的心里引起怨恨。学习我们身边成功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做法,不难发现,她们不就是巧妙地把公正的教育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吗?她们把公正体现在班级工作的时时处处,在班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言必行,行必果,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给每个人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获得肯定。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反思:面对那些正处在成长阶段的敏感的心灵,我做到起码的公正了吗?

  第二、批评和表扬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表扬,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学生来说,怎样的批评和表扬是合适的、有效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醒教师:老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看到需要责备、毫不留情的东西。教育过程一个很大的缺点,就在于许多老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同孩子的淘气、恶作剧作斗争。值得去责备的却是那种播下利己主义种子的行为以及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精神世界的行为。由此想到了上周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上周四下午体育课上,儿子在操场上被一个高个子学生撞倒了,摔得很疼,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膝盖处也青了一块,儿子没有哭,因为他觉得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哭是很难为情的。但那个撞人的学生没有停下脚步,早已跑得不见踪影,儿子甚至没看到他的脸,只知道那是个穿黑衣服的男生。虽然当时我有些心疼,但我在思考,那个撞人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停下来把人扶起来,难道他是铁石心肠。

  我想他当时肯定是会有愧疚感的,也有能力把一个小同学扶起来,但他当时也许更多的是感到害怕,所以逃跑了。他为什么这么害怕,跟我们老师家长平时的批评教育有没有联系呢?对于闯祸学生的批评教育如果只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而不能抵达心灵,重视强调后果的严重而轻视对行为本身的关注,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震慑”,旁观学生也只会觉得闯了祸是很倒霉的,尽量离祸事远一点,万一遇上了,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如果说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第一步,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基础上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二步。比如,对于一个曾经偷窃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教育他要把偷来的东西想办法返还,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个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向他人奉献自己的劳动果实,从中感受奉献的幸福和快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偷盗等类似现象的发生。那么,对待那种撞人闯祸的学生,我们是不是除了批评教育,也该迈出第二步呢?比如说,可以让他在课间,到低年级去义务当好安全巡视员,专门负责提醒小朋友不追跑,扶起摔倒的小朋友,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体会作为一个高年级大哥哥肩负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对闯祸的认识。

  对于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只有表扬才能够给儿童带来欢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他只是为了受到表扬而去做好事。我想,这种危险在我们的学生中也多多少少有存在一些吧。怎样解除这样的危险呢?苏霍姆林斯基从多年的'教育经验出发,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慷慨与无私无论以什么方式来表现,都不应该去奖赏。对教师来说,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夸奖、抚爱非常必要,但必须非常恰当地去运用,使孩子明白不应该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才去做应该做的事,更不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成一种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第三、阅读是孩子的精神需要。

  生活在20世纪中叶的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他向班主任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如果你被指定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你要列出一张你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应当阅读的书目,并且要设法使本班的小图书馆里有这些书。”这当然不只是针对五年级的班主任提出的建议。本书也是在多个章节中花重笔墨,用大力气从不同角度讲到了这个话题。比如在第三辑中,介绍一位老师的做法是:在班里形成一条关于阅读的规定,每天早晨上第一节课前,都由几个孩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阅读中有趣的发现、获得的快乐,以及心中的激动和迷惑,引导学生学会了讲述,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讨论和交流,真正爱上了阅读。

  记得以前,我接到了一个学习基础比较好的班级,班里有一批已经爱上阅读的孩子,我定期在班里开展读书交流会,还开展了读书方法交流会,班内形成了较浓的读书氛围。至今孩子们上台展开自己准备的稿纸,上面写满稚嫩的字迹,还有修改的痕迹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现在他们已经考入理想的大学。偶然碰到聊起,发现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象的不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教研课,不是哪次考试的分数,而是读书活动给他们的影响。我想他们的成才得益最大的应该就是大量广泛的阅读吧。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喜欢阅读。阅读又让他们变得更优秀。阅读不仅是孩子的精神需要,也是老师的精神需要。在书中最后一辑中讲到,苏霍姆林斯基在遗嘱中这样写道:用知识哺育自己。他认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对教师来说,有坡度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谓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教师的阅读不完全是一种享受,或者主要不是享受,教师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提升,一种丰厚,一种转变,一种完善。书中强调,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我迟迟没有动笔写,不是无话可写,而是可写的话题太多,无法取舍。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相信,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会被苏霍姆林斯基那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都说爱读书的孩子最美,我想,爱读书的老师也应该是最美的。那么,就让我们爱上阅读,用心工作,成为最美的班主任,最美的老师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05-19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3-18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4-24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9篇04-07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5篇04-17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通用29篇)08-09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2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0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34篇)06-22

我跟妈妈学做菜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