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时间:2021-01-05 16:36:23 700字 我要投稿

精选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汇总八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汇总八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1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坐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回过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过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一定要问问爷爷。

  知道了我的问题后,爷爷便给我讲了起来:“在咱们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贴春联、 团年饭、守岁和压岁钱。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午后每家每户开始贴春联。贴春联的同时,湛江人还有贴门神、年画,倒贴“福”字的习俗。门神贴在两扇大门,传统都是历史上的一些显赫人物,威武有杀气,达辟邪挡灾,倒贴“福”字则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贴在墙壁、门楣、房门,表示“福气已到”。”

  “除夕的“团年饭”,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远工作的人都尽力赶回来过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习俗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鱼、蚝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我们老家,年夜饭还必须有这两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斩鸡。湛江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团年饭时,遇上远行的人未归,则桌上摆未归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征团聚,以示怀念。若有新婚夫妇,也多摆一副碗筷,取来年添丁吉意。团年这顿饭,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丰盛有余有剩。”

  “午夜12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压岁钱,湛江俗称“穿衫带”,多数称“利是”,讨压岁钱称为“逗利是”。由长者给后辈,以儿童为主,未结婚的成人与儿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压岁钱意在镇压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长大,聪明进步。守岁在湛江的一些农村尚流行,子时一到,炮竹齐鸣。而今城市以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取代守岁,看完联欢节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听完了爷爷的讲述,我终于知道了湛江春节的习俗,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2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以上就是我家乡——福建的春节习俗。小伙伴,一起来,更精彩哟!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3

  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夜晚,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夕的中午,无论城镇和乡村,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红的对联,大多是为了祈求吉庆,赞美春光。“金狗报喜,快乐多多,财源广进。逐年高升,永盛旺旺,生意兴隆。”这是我家的对联。寄托了全家人祈盼“春满人间福满门”的美好心愿。

  晚上,吃过年夜饭,我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一半突然觉得这样很没趣,太过平凡罢。于是独自一人走到家里的楼顶,端着咖啡坐在椅子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我想追寻热闹气氛中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又是一个星晴夜,繁星点亮除夕夜的精彩,悄悄向世人诉说新春的故事,将天上的祝福洒向人间。月牙儿笑弯了嘴,叫人去感受嫦娥的欢欣。一切都是静的,却从那星星调皮的眉目传情中,洋溢出不平静的喜悦与心动。

  当悠扬的钟声刚响过12下,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要打开大门迎接财神。“噼里啪啦”的鞭炮齐声轰鸣,万家竞放。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鞭炮阵阵迎新年。”爷爷把成捆的炮竹在家门口围成圈,点燃了黑色的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雷鸣般的声音响彻长空,然后在似乎与天相近的地方骤然开放。霎时,黑夜如同白昼,天空中金雨纷纷,银花朵朵,仿佛是碧波银浪,雪里红梅,又像巨龙腾飞,金蛇狂舞,一会儿,一根根细如柳红;一会儿像夜空开放的昙花;一会儿成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瞧!远处那户人家又把烟花点燃了,那焰花绚丽多彩,变化多端。似乎是满天繁星,银光熠熠。又像一朵牡丹,光彩照人。天空出现好多色彩,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绿的似玉,粉的像霞,黄的似金……令人眼花缭乱。远处的鞭炮、烟花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望着五彩缤纷的夜幕,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里因寒冷和饥饿而死。我们有无数难忘的日子,最难忘的是年年的除夕;无论有多少快乐的日子,最快乐的是年年的相聚。春节是“时间和希望的大门”,无论过去怎样,我坚信明天清晨我的家乡贺州会像初升的朝霞一样灿烂!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4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在年三十这天也会特赦犯人们回家去吃顿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代表着一个人真实活在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无可替代的,前几年导演张元拍了一部《过年回家》,通过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饭讲述了一个人性宽容的故事,最后电影为张元捧回了一个"人道主义精神奖"。

  年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年饭桌上的东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年夜饭象征着幸福憧憬,再惨,惨不过杨白劳,但在年三十这天,杨白劳也要给喜儿买条红头绳,想办法张罗着吃顿年夜饭,喜儿那段"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的唱词让我的父辈在忆苦思甜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叫"悲剧的铺垫"。

  年夜饭就是中国人最内核的向心力,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叮嘱,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赶的执着与真诚。中国人最讲至亲至情,受"礼仪之邦"的影响至深。但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各奔东西,平时难得一聚。一起吃顿年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细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我们对年夜饭的重视,也就是对传统的重视,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也就成了年夜饭。

  这顿饭更重要的在于一个形式,吃年夜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在我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还有些地区,第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象征性地吃上几口。除夕鱼寄托着人们希望家业发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广州人的年夜饭桌上通常会有"发财就手"、"发财好市"这样的意头菜,不过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虔诚地做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5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6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结尾: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7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咱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春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春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咱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 篇8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以上就是我家乡——福建的春节习俗。小伙伴,一起来,更精彩哟!

【精选春节习俗的作文700字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12-29

精选的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10-19

春节的习俗作文01-29

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15篇12-12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五篇03-25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3篇03-05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4篇01-07

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15篇)12-28

春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