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时间:2024-06-16 08:39:56 志华 民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合集1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合集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合集19篇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乡,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的东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风,傣族有泼水节,彝族、白族有火把节。而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县和三圣之乡之称的汤阴县。

  可能大家并没有听说过这座小县城,没关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去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乡风乡俗吧!

  说起庙会大家都并不陌生,相信每个地方都有新年庙会,而我们家乡每年都会为了纪念岳飞在岳庙街,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在这一天整条街上都会热闹非凡,这么热闹当然不会少了民俗节目,跑帷子、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背阁、抬阁、小车旱船等各种民俗表演活动让你眼花缭乱。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也会携亲伴友走上街头品美食,观赏节目,在充满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当属汤阴帷子舞。它是活跃在豫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称经纬舞,家里人都叫它跑帷子。听家里老人讲,跑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不断发展而演变为模仿排兵布阵的娱乐活动,而后又被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跑帷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会手持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顶端扎上帷帽,周围挂上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100名舞者随着鼓声不断变换出百余种阵势,气势磅礴。舞蹈表演时,帷子手踏着鼓点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节奏的来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带河铜铃就会颤动一下,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舞前龙头开道,舞后凤尾告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不谋而合。20xx年以来,汤阴县加大了对帷子舞的保护力度,并且于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便是我家乡具有特色的民俗节目,只是听我讲大家肯定无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时间,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我的家乡,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3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这是道州龙船的特色之一。我听爷爷说:我们家乡很

  久以前就有了划龙船的风俗。

  每年的端午节,民间赛事参赛龙船在100艘以上,龙船的造型多,地方色彩浓郁,龙、凤、虎、麒麟等,根据形态各不相同,龙头颜色也各有讲究,根据各村特征颜色各异,传统礼仪来讲究。来自乡村的运动员超过了3000人,围观者更是高达20多万人,成了道州

  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比赛那天,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荡漾着百来只龙船,选手们身着整齐、鲜艳的服装,分两排端坐在龙舟上,船头架一面大鼓,鼓手手拿鼓槌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只听一声炮响,鼓手鼓槌落下,选手们就像发了疯似的伴着鼓点节奏使劲划,拼命划,快速划。顿时,场面热闹起来,河面上鼓声震天,河岸上围观的群众纷纷鼓起了掌,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拼命喊加油,个个兴奋不已。随着鼓声的强劲,选手们更是专心致志地划,有节奏地划,大起大落地划。口号声更是如洪钟:“一、二、三!嘿呦。”声音、时间、和速度震撼了你我、大家。

  河面上,一只只龙舟犹如一条条发怒的蛟龙直往前腾飞,水面上掀起一片白浪,晶莹的水珠和着汗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脸颊,浸湿了他们的衣裳。但是选手们并没有停下,反而更有利地划着,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如同蛟龙飞跃,每一个动作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化,使人沉浸在浓厚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凝视着渐渐趋于平静的河面,心潮起伏,对家乡发出由衷的赞叹:啊!道县,我美丽而可爱的家乡,感谢您赐予了我们这些民俗风情,更感谢您哺育了我。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4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

  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

  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小孩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

  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5

  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

  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等等。当然在我的第二家乡:茂名也有自己的节日和风俗,那是茂名的节日,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南临南海。由于靠着南海,许多人都靠打鱼为生。但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这样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叫“休渔期”。每年各海区的休渔期时间长短不定。

  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结束为“开渔”。博贺的政府和旅游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在码头舞台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会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都会装上彩灯和大红灯笼。码头也会好好布置一番。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下午,渔民们会在码头摆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们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开渔节时候,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间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希望渔船能平安归来。晚上,爆竹齐鸣,烟花怒放,一派壮观的景象!

  啊!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亲身体验一下。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风俗!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7

  光阴几度在江南纯净的空气中摇曳,酿进岁末的气节,斟一杯风味予你。

  那也有糯味稻香,更显米酒烈性的老酒汗的风味——

  我幼时曾有一段日子与老一辈的亲戚在乡下生活。乌啼鸟鸣,柳丝榆荚足以让我愉悦。晨间的云海茫茫伴着丝丝缕缕的青烟与酒香转瞬在山顶消散,化作初生暖阳的光辉撒向田间。清风翩跹,栖在枝桠暖融间。踏遍烟波,糯香缀满不舍去。

  酒仿佛人的能量桩,而家乡特色的老酒汗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碗人间烟火。乡下随处可见的,是庄稼人仰头痛饮,面色酡红,和千百年前嗜酒如命的李白那样——那年那月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而此时此刻的他们,酒盏里没有才情、没有诗意,清冽之中,有的只是金黄色的麦穗与田野风情的日光。他是土地的儿子,却也曾像李白那样挥毫泼墨,大地为纸,锄头为笔,无限岁月,汗水恣意。

  家酿亦已熟,呼僮倨盎盆。温州的老酒汗以蒸提优质黄酒精华而驰名中外,就是这样纯正的老酒,选择酿酒原料、制曲、酿酒都要按照节气时令。糯米的淡淡香馥卧在每一片温州人心上,辛辣香酒灌入喉,是李白“米酒清新醉仙人,酒香飘醚世人魂”的脉脉温情,而那“羔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辛辣之酒又是乐趣的催化剂——然,若是无酒,这乐也便不足为道了罢!温米酒可使人心境平和怡静,品花酒亦能予人以微醺的道遥快意。而老酒汗二者皆有之,可谓酒中之王,成吉思“汗”。

  青瓷碗里老酒汗,慢熬田园风情;羊肠小道熟乡音,满掬烟火人生。大口吞咽着这喉间之物,扑灭阴郁的暮色,扑不灭望风披靡。又能给人带来何其多的豪情与快慰啊!它滚烫在胃里,亦慰烧着心间罢。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8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的谣,反映了河南过年的大事记。

  在河南过年虽大同小异,但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在我家乡信阳过大年,腊肉成一绝。

  信阳淮南各地民间都有腌制腊肉的习惯。对于爱吃、会吃的信阳人来说,腊鱼、腊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货。信阳腊肉跟其他地方烟熏火燎的腊肉不同,这里的腊肉纯属自然风干,没有一点烟熏味。四五个月以后,味道极佳,人们会用腊肉做各种美味佳肴,如:腊肉膳片、腊肉炖萝卜。

  我到了家乡,吃的腊肉就没有以前的好吃。因为现在的人很懒,有的人简简单单搞一两下就好了;有的人在外面买现成的腊肉;还有的人是用不好吃的猪肉或者有病的猪做腊肉,吃了一点也不健康。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有的'人很早起来去街上玩牌,有的人在家里看电视;还有的人在贴对联。而我和爸爸去买做腊肉的材料。有的人看到我们说:“你们去干什么?”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去买做腊肉的材料。”他说:“还要做腊肉,现在这个地方都有的卖,你买就行了。”最后我们没有理会他,因为他不懂个中的滋味。我们买完材料回到家开始腌制腊肉。三四天就腌好了,爸爸炒给我吃,那滋味让我回味无穷。

  又到了春节,谁还会去做腊肉,全都去买腊肉了,一个“买”字让人们失去了美好的东西啊!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9

  踩高跷是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热闹的东北二人转,绚丽的舞狮,甚至东北特有的大秧歌中,都多多少少会有高跷的影子。

  记得很小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房间铺了一层垫子,就像拼图一样的,在那里我最早接触到的`高跷。

  我们看着老师踩着高跷后,仿佛跳一下就能触碰到天花板。心中便按耐不住,纷纷想玩儿高跷。老师分给每一个同学,一个高跷。想到舞台上的演员踩着一人高的高跷。在普通的木地板上,行云流水的走来走去,来去自如。好像步子再大一点,不就可以从舞台一边一直迈到另一头,便迫不及待地迈开步子。

  虽说高跷但也差不多只有三十公分,可是对于我们来说也够困难的了。手抓住上面的把手,脚在下面走,感觉步子沉重了许多。如果手与脚配合不好,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左边和右边配合不好,双脚就会拌在一起;如果同学之间配合不好,两个人的高跷碰在一起,两个人就会同时摔在软垫上,可是我们仍然玩得不亦乐乎。

  而舞台上的演员就不一样了。几个踩高跷的人走在舞台,各式各样的衣着各有不同。高跷高矮不同,但都只有一个特点——很高,简直无法估计。如果像我们那样总摔倒,那就会摔得很惨吧,然而他们走起来却毫不费力。人们抬头看他们,他们有的走的很滑稽,有的很严肃,有的走起来很沉重,有的带着轻快的步伐,清了清嗓子,每一个演员都唱出了自己的台词。他们配合的也很默契,完全没有瑕疵。那些踩着高跷的人,从高跷上向台下看,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吗?

  但是现在会踩高跷的人也并不多了,高跷渐渐退出了舞台,不再受人们的欢迎,却永远都是我的家乡的民俗。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0

  又到了冬天了,虽然有些冷,但阻挡不了我对冬天的喜爱。因为到了冬天,就预示着快要过年了。又能吃到奶奶腌的酸菜了。

  腌酸菜是东北的传统,临近冬天,家家户户都去买白菜,一买就是一麻袋一麻袋的买,因为有些人家里有那种老式的泡菜坛。大小跟醋坛差不多,大约能装几十颗白菜,大得很。

  奶奶家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坛子。外表面粗糙,只有一种深棕色。用手轻轻地抚摸,有点像砂纸,摸着有些磨手。但就是这么一个古老的坛子,孕育出一桌又一桌美味。

  奶奶先将大白菜去除,用清水一颗一颗的清洗,将烂叶子摘除。用水将坛子洗净,将白菜一颗一颗地铺在坛子中,每铺一层,就撒一层盐,每铺一层就,撒一层盐。每撒一层盐,一大袋粗粒盐就下去大半袋。估计每次腌酸菜都得消耗两斤粗粒盐。看见粗粒盐向下倒,就像下了白色瀑布一样,看着就感觉咸。当然,成品是非常美味的。白菜放置好之后,盖上盖子,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一步,盖子周围有一圈凹槽,将水倒在凹槽中。用来隔绝氧气,让酸菜更好的发酵,如果家里有老盐水,可倒入老盐水,效果更佳。

  大约过了一周,奶奶将坛子盖挪开,里面的白菜早已变成,可口的酸菜了。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了。奶奶取出一棵酸菜,用菜刀讲起剁成馅,包成面饼,放在锅里一烙,美味的酸菜馅饼就完成了,一口下去,酸菜的酸和饼的筋道,别提有多美味了。

  酸菜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馅饼的味道就成为了我的家乡味道,可是看着奶奶一点一点的老去,我不知道我还能吃到美味的酸菜多少次,看见奶奶斑白的两鬓,不禁鼻子一酸,心中用种说不出的苦涩。毕竟每个人都要面对老去这一件事。不可避免的,但我希望,奶奶能健康长寿地生活下去。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张金人,在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了,放鞭炮、吃鱼糕、吃卤肉,特别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卤肉最好吃。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守在外婆的蒸笼旁,等待着外婆新鲜出炉的鱼糕,还没等外婆把鱼糕摆放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刚出笼的鱼糕烫的我“嗷嗷”直叫,那鲜美的香味,让我顾不得鱼糕的烫,一口全放进嘴里,“好吃!”我不禁赞叹到。

  过年每家每户贴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红红的对联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听大人们说过去人们把桃木做成个“符”字挂在门前,每到新年的时候就更换新的,后来慢慢演变成对联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我和他们下去帮忙贴对联,外公拿着梯子,我拿着剪刀和胶布,舅舅拿着对联,我们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后,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着剪刀和胶布在一旁把胶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着对联整理着递给外公,上下左右对齐了,对联贴好了“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羊羊伴福来”对联上的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对联前一个劲的笑,仿佛看见了羊年一家人。这是,灯笼也挂上了,搞定收拾东西上楼去,一上楼,桌子上早已摆放好满满的鱼糕、卤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个碗里的东西都尝个遍,吃的同时也不忘夸奖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过年真是一个好日子,为了家人的团员,我们要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让家人们开心,这才叫真正的过年。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2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雅称“辞灶”。

  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曲”,那么这小年就是春节的第一幕。小年,小年,这一日,是仅次于“大年”的“年”,传统习惯中,除了不放鞭炮、第二天不是初一之外,小年就是“货真价实”的“年”。

  据说,这一日是灶君老太爷升天的日子。监察一家茶饮饭食和善恶行为而劳碌一整年的老人家,这天要启程赴天庭作一年的述职,并汇报当年一家人的善恶功过,聆听玉帝的指示和新年度安排部署,恰似当下的年终总结述职活动。

  信奉善恶因果的中国老百姓自然不敢小觑这一年一度的考核大计——诗书忠厚之家,有赖老人家把自己一年的善行发扬光大;鄙陋诈薄之徒更怕老人家在天庭上痛陈己敝,获罪于天——于是,大家都极尽所能讨好即将启程的灶君老爷。

  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甜蜜的食品糊住灶君爷的嘴巴,收买他,使他老人家的嘴巴变“甜”,如此,他老人家到天庭自然是全部的“甜言蜜语”了。

  糖瓜、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糯米团子......一派的甜甜蜜蜜,一派的难分难舍,他老人家就在这一派甜蜜温馨的气氛中,随着小年夜灶窠里炽热的炉火冉冉升上九霄......

  传统的小年,人们还要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扫屋”,其实就是大扫除的意思。在这一天,劳碌了一年的'人们会趁着岁末农闲的时节,将里里外外彻底的清扫一番,也合了“辞旧迎新”的味道,干干净净过新年。

  新年节的小年,早已成为人们祈祥纳福、烘托气氛的重要日子之一,是亲友相聚、感情交融的时刻。灶君爷的画像早已随着天然气和电磁炉的普及神威不再,然而,从他老人家那里遗存下来的抑恶扬善的神韵和寒尽春来的喜庆之气还依然照看着这方芸芸华夏众生。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3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4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的时候,他为了检阅自己的军营,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5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布依民族一个喜庆的日子——三月三。这个节日让我永远难忘!

  盼呀,盼呀,终于把三月三盼来了!

  三月三头一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材料。光是染饭的材料就有三四种,加上做菜的总共有十多二十种,爸爸、妈妈都上坡种地了。我看到奶奶忙得团团转,虽说是阴雨天,可是奶奶满头是汗!我在旁边只是干着急,总是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一边看,一边听奶奶讲着三月三的食俗。奶奶说:“三月三这一天,我们布衣人家要吃五色糯米饭,五色表示五谷丰登。五色饭要在头一天做好,因为有色的饭都是用山上植物的叶或花煮水后分别泡制,然后单独蒸好搅拌而成,要的材料多,手续也多。”奶奶还说:“蒸糯米饭不单单为了吃,更重要的是为第二天上坟祭奠做准备……”。听奶奶把故事讲完,五色糯米饭已做好了,看着看着,我的嘴角渐渐湿润起来。

  三月三一大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大伯、哥哥、姐姐、弟弟等一大家人背着一块腊肉、一只公鸡、一盆蔬菜、一些作料和昨天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带上一些炊具、香烛钱纸,扛着锄头,拿着刀,就向我们的坟山走去。来到坟山后,大伯就为大家分好了工。大伯、爸爸负责杀鸡炒菜,妈妈等女同胞负责热饭洗菜,我们哥弟几个负责找柴和烧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饭菜终于摆上了坟前的石桌,爸爸和大伯点上蜡烛,烧了钱纸,我们哥姐几个磕了头,放了火炮,爸爸们倒了一碗酒后,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吃饭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顿饭我吃得特别的香,味道就是特别的美。可能是我完成了一个美好心愿的缘故吧!

  吃过饭,我唱着老师教的《三月三》歌儿回了家。三月三呀三月三,您真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6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7

  我的家乡是枞阳县,这里是铜陵市偏远的一个小县城,但在这里的文化习俗却也不少。

  在枞阳县,最有特色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这足以说明它的重要地位。黄梅戏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其中我们枞阳算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们这里,傍晚时分,在广场经常有老人在广场上运动,腰间总是带着小音响,一边走一边听,就好像青年沉浸在音乐里一样的回味。也有人在广场上架起一个幕布投影着给大家放黄梅戏看,没过多久周围就有许多老人来看黄梅戏,也有小孩子在周围玩耍大人们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偶尔也有路人经过,有兴趣的人也就在周围停下来看一看,有急事的人也听一听,然后,又赶路去了。

  除了黄梅戏,枞阳的武术,也是名不虚传的`。东乡武术在安徽很有名气,过去的枞阳县周潭镇,就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东乡武术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拳术套路,二是械术套路。所有的拳械套路基本上都有谱诀,东乡武术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用品哪怕是毛巾都可以成为武器,在中国是一门很好的武术。现在这些文化遗产,主要是用于自卫、健身,也用于现代反恐擒拿,武装侦查,让这些武术都得到传承,并使其重放光芒!

  除了精彩的武术,在我们这里,节日的仪式也丰富多彩丰富,很有特色的。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过年,吃年夜饭,晚上看联欢晚会用来守岁;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会在家里吃着元宵;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着粽子,鸭蛋,还有豆子,只可是我们老家山里那边没有龙舟,只能在电视上看划龙舟比赛呀!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众多节日里,清明节是一个最特殊的节日。

  在清明节里,我和一家人到乡下扫墓。我们看到山上也有许多的墓,无论是王家的、李家的、赵家的、吴家的,都有他们的'子女来扫墓。看着外公的墓,我眼泪情不自禁掉落下来。当外公在世的时候,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如今,外公走了,我该如何报答他呢?妈妈对我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快乐进步,不让外公担心就可以了,外公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看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我们找到一片空地,那里有许多人放风筝,我也拿出了属于我的风筝,迎着风,愉快地放着风筝。我问爸爸为什么放风筝有没有特殊的意义,爸爸告诉我,放风筝的寓意是把晦气全部放走。

  早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美味的青团,我问妈妈:“能不能给我讲一个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妈妈告诉我说:从前有一个人在野外,什么也没有,十分饥饿,他的随从便咬着牙,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后来那个人当了君主,却忘了那个随从的功劳,当有人提醒他时,他决定去寻找恩人。他四处打听,最后听说那个随从带着母亲往山去住了,可是山这么大,怎么寻找呢?有一个士兵给他出了主意,只要把山上的三面都点起火,那个随从一定会从山的另一面出来。大火连烧三天,随从仍然没有走出来,再派人进去查找时,发现随从已经死了。他十分后悔,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还下令这一天只吃生食。

  原来清明节不仅只有习俗,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 19

  糖油果子是一种名小吃,但它近几年似乎漂泊不定,要找到它除非去锦里等古巷,否则只能凭运气。

  小时候,妈妈就常给我讲起她大学时下课常买糖油果子吃,一买就是两三串,待咀嚼下咽,只觉疲惫烟消云散,又能大干一番。然而,由于各种机缘不巧合,我一直未得品尝。大约在去年,期盼已久的糖油果子出现在校门口一个即停即走的小.摊,我终有幸得一尝。

  做糖油果子,先将糯朱粉加上水和白砂糖,揉成蓬松的团子,放入油锅中炸,糯米团子在油锅中恣意浮沉,待其金黄油亮闪着光泽时捞出,盛在竹编的大簸箕里散热,并撒上白芝麻,用竹签串好,就到了顾客们的手上。糖油果子并不似外表般憨态可掬,它们通过人们的嗅觉来传达诱人的真相:酥脆与绵软二词用在它们身上毫不冲实,一口下去,酥到了极点,绵到了境界,甜而不夠的滋味静伏在舌面,温存久不散。热腾腾的它们带来温暖,在寒冷的冬夜尤为如此。

  在放学等车时,我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着奔向目的地,却都因那小摊而惊喜万分。或许我们都在等,有人等记忆中那份美好,有人等期盼中那份惊艳,在寻觅与驻足、忙碌与惬意中奔跑,暗暗期待渐行渐远中的忽然邂逅。这些纷繁的思绪,皆由糖油果子掌控着起落。糖油果子原来一直以各种方式存在着。

  糖油果子如其名,國润周到,照願着各行人。顾客,如学生、上班族,从金灿甜美唇齿留香里寻求悠然;小贩,从亲手制作、真诚付出中收获谢意和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温暖在小小的糖油果子中传递。城市烟火气保护着糖油果子,糖油果子滋养着城市烟火气。

  又是良久不见其踪迹了,许是在成都的另一条街道感动着另一些人吧。它一直都以特殊的方式存在着,在街道小巷,也在人们心里。

【家乡的民俗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家乡的民俗作文03-14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01-15

家乡的民俗作文12-07

家乡民俗作文11-02

【精】家乡的民俗作文01-22

【热门】家乡的民俗作文01-22

【推荐】家乡的民俗作文02-04

家乡的民俗作文【热】02-04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02-03

【荐】家乡的民俗作文02-06